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玺的寓意和象征(玉玺的寓意和传说)

发布时间:2024-10-16 10:01:04 浏览:100

玉玺是什么东西,是皇帝的印章。专指皇帝的玉印,是至高权力的象征。

古代印、玺通称,以金或玉为之。玉玺始出于周,到了秦朝才有玺和印之分,皇帝用的印叫玺,臣民用的只能称为印。

玉玺的寓意和象征是威严与至高无上的权力。据史料推断,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拥有玉玺的人,玉玺是皇帝专用的玉印。玉玺从秦代以后,又因为专以玉质,称为“玉玺”,是共有六方,分别是“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

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和氏璧(和氏璧众所周知是历史上有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里,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为和氏之壁、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为天下奇宝,是楚国一个名叫卞和的人挖到的)做成了传国玉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命玉工精心雕琢成一枚皇帝玉玺,称为“天子玺”。


据野史记载,传国玉玺传到十六国时期,在冉魏灭亡的时候,有三个国家各得到一块,都自称是真的,只有东晋的这一块,一直传到后唐李从珂自焚。到宋朝建立之后,一位农民捡到这个玉玺,献给宋,最后,到了金,然而到了元,元被朱元璋灭掉,获得玉玺,传到民国,民国政府迁台后,藏到台北博物馆。

乾隆爷的那些珍藏的25枚玉玺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下了一道圣旨,是这么写的:

今交泰殿所贮,历年既久,记载失真,且有重复者。爱加考正排次,定为二十有五,以符天数。

旨意的目的是为了限定皇帝的印章——玉玺的数量,并排定座次,专玺专用,规矩来。

里面定下了皇帝宝玺的数量:25方。由此成为大清定制,这二十五方玉玺就被后世称为大清二十五宝。

每个朝代都根据自己需要自刻玉玺,谁也没个定数,比如李世民使用六枚玉玺,武则天增加到八枚。宋朝,皇帝得到一些美玉后,又会随时增加,谁也没个定数。

到了明朝,玉玺数量增加到十九枚,清朝更不得了,康熙二十五年时候玉玺已经制作了25枚,乾隆十一年的时候,弘历到交泰殿视察了一下自己到底藏了多少玉玺,一数吓一跳,数量是39枚,发生了严重的通玺膨胀。


这些玉玺可以说乱七八糟,只要搭上点边的就被收藏起来作为御用宝玺,像早在唐末就已在战火中不知去向的传国玉玺竟然也出现了,还被奉为至尊——不用说是假的,甚至还有没有印文的御宝形玉料也混杂其中。这就有点乱套了,乾隆深感玉玺制度必须整顿。

对于25这个数字,乾隆也有自己的解释,25这个数字正可以取《周易?大衍》中“天数二十有五”这句话。历代皇帝当然是希望自己国祚绵长,千秋永固。乾隆选定25这个数字,自己说了番话作为解释:

定宝数之时,密用周姬故事,默祷上苍,祈我国家若得仰蒙慈佑,历二十五代以长,斯亦胜矣,此亦侈望。然郊娜定鼎,卜世卜年,已著其例。敬思自古以来,未有一家恒享昊命而不变者,此意恒存于心而不敢言。兹予以难期八十有六岁之侈望,而得符望传位授权,实赖鸿眷,或者侈望我大清得享号二十有五之数,亦可俯赐符愿乎。夫卜世卜年固在人,而赐世赐年则在天,叩天之佑,非敬天爱民别无道。

这番独白,多少体现出乾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思想,历朝历代教训在前,客观规律之下,千秋万世是不可能的,大清只要能传上个二十五代,那就算是烧了高香,已经可以说是“实赖鸿眷”了。


作为封建帝王,乾隆能看到历史发展的规律,并且承认这个现实,已经算是很不容易。

这“大清二十五宝”,如今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珍宝馆,以供参观者观赏品鉴回味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中讲述的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一些内容,这本书中记述了当时大部分真实的事件。在《三国演义》中有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灵异事件,事件的主人公是孙坚,这是一个关于玉玺的诡异故事。灵异事件是孙坚藏匿玉玺并且为了将玉玺占为己有于是发了毒誓的故事。当时在众多诸侯攻打董卓的时候,孙坚的军队第一个闯入了皇宫,之后孙坚在一具女尸身上找到了玉玺,因为自己取得了先机,并且并没有人知道自己首先进去得到了玉玺,所以孙坚在面对其他诸侯质问的时候,发了一个毒誓,坚定的说自己没有得到玉玺,并且发誓说到如过玉玺在自己身上就被乱箭射死。结果在之后孙坚的死法被他自己说对了,孙坚最后真的是被乱箭射死的。所以说有些话不能乱说。



秦王和玉玺的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王嬴政破赵,得和氏璧,嬴政命咸阳玉工孙寿将和氏璧磨平,雕琢为玺,即为传国玺。玺文由嬴政和李斯反复讨论,最终定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这八个字的撰写由天下书法第一的李斯足足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将告成。此玉玺色绿如蓝,温润而泽,为整块玉石打磨透雕而成,方圆四寸(约合今11.2厘米,可谓巨大),上纽交五龙,通体剔透,气度至尊,堪称人间至宝。



秦始皇一生曾数次出巡,相传当他有一次巡游至洞庭湖时,风浪大作,乘舟将覆,在这生死枚关的紧急关头,有臣僚献计把玉玺投入湖中可镇妖避邪,保全性命。于是秦始皇从腰中解下佩带的“传国玺”急投于湖中,湖面顿时风平浪静,秦始皇及其臣僚安然渡过了风险。8年后,秦始皇再次出行至华阴,有人拿着“传国玺”忽拦于道中,对始皇随从说:“请将此玺还给祖龙(秦始皇的代称)。”言毕便不见踪影,“传国玺”复归于秦始皇所有。

秦代以前,印章是用金、木、银、玉、铜制成,称“方寸玺”,人人皆可佩带。

这里面应该给统一中国的秦始皇再点一个大大的赞,他不仅统一了度量衡,还统一了文字,玉印做“玺”的制度是他开的先例,秦以后,只有皇帝的印章独称玺,上面是一条螭龙,专以玉制成。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

(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这句话是古时候是传国玉玺印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印文曰“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所以历代统治者极力宣扬获得传国玺是“天命所归”、“祥瑞之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