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我们一般的印象就是屋脊庄重,飞檐高挑,好像很复杂。其实,简而言之,中国古建的屋顶形式,最常见的也就是四类:硬山、悬山、歇山、庑殿。
硬山顶:硬山式屋顶是两面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

摄于太原纯阳宫
这种屋顶的最大特点是简单、朴素,一般老百姓的住宅大都采用这种形式。
悬山顶:屋顶也是两面坡,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与硬山顶相同,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

摄于太原纯阳宫
悬山顶的规制高于硬山顶,它常用于普通住宅以及宫殿、庙宇中一些次要殿堂建筑。

歇山顶:歇山顶又名九脊顶。屋顶上半部,是前后两坡,下半部是四面坡,中间有个转折,好像是“歇”了一下。

纯阳宫主殿吕祖殿

摄于纯阳宫
庑殿顶:庑殿式屋顶是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且四个面都是曲面,又叫四阿顶。

歇山顶和庑殿顶建筑规格较高的形式。它们还有一个变种,等级更高,就是重檐式,重檐歇山顶,如天安门。重檐庑殿顶是古代建筑中最高级的屋顶样式。一般用于皇宫,庙宇中最主要的大殿,可用单檐,特别隆重的用重檐,如北京的太和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屋顶,比如卷棚顶(等级较低)、盝顶(极少见)、攒尖顶(用于亭、塔,有圆形和多边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