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伯仲是哪两个人的关系(“伯仲”形容什么?最初讲的是谁)

发布时间:2024-09-30 09:30:38 浏览:100

我们经常对不相上下的两者用“伯仲之间”来形容。那为什么偏偏是“伯仲”?这个词最初讲的是谁?


“不分伯仲”这个词最初是曹丕在典论中评价班固和傅毅的,这两位都是汉明帝时期的文史大师,做过同学,也做过同事。当时汉明帝要求百官作赋,两人上交的作品水平差不多,平分秋色。虽然旗鼓相当,但彼此之间有一点文人相轻的意思。班固还和别人嘲笑傅毅。当然对我们后人来说,写《汉书》的班固似乎更熟悉,但曹丕笔一挥,评价来了:“不分伯仲”,说你们两个水平相当,谁也不用看不起谁。

那为什么要用“伯仲”这个词呢?这个词实际上是兄弟之间的顺序。“伯仲”分别指老大和老二。在古代,一家兄弟往往有几个。那时候生孩子多了,命名或取字会遵循“伯仲叔季”的顺序。比如三国时期孙坚的儿子们,老大孙策字是“伯福”,老二孙权字“仲谋”,然后他们两个弟弟分是字“叔弼”和字“季佐”,就是按照“伯仲叔季”的顺序排列的。


那么如果有四个以上的孩子,又怎么命名呢?有的会在“伯仲叔季”后面用“少”,排名最后的一般用“幼”和“稚”来表达最小的意思。有的会拿几个有吉祥寓意的新词,然后排下去。此外,除了“伯”,还有“孟”和“元”也代表老大。一些古典书籍中也称嫡长为“伯”,而庶长称“孟”。但这种区别也不是很严格。


简而言之,当你看到古人名字中的这些词时,你可以大致就能猜到他在家里的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