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水浒传第一个出场的好汉,为何没上梁山,作者寓意何在?

发布时间:2024-08-05 10:30:33 浏览:100

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好汉,论武功,与林冲不差上下,论人品,非镇关西之流,论遭遇,同林冲有几分相似。以书中常理,此人完全符合梁山好汉的标准,理应上梁山入伙。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梁山远不远,入伙是否方便?另外,当时梁山还未成气候,没有竖起“替天行道”的招牌,即使这位好汉心有余,无奈力不足。

其实非也,梁山在《水浒》中只是一个被放大的了的典型,大宋治下的太平盛世,山头太多,何来只有梁山?二龙山,桃花山,少华山,白虎山,清风山,对影山,数不胜数,梁山只是其中之一。这位好汉即使不上梁山也可入伙其他山头,比如,史进入伙少华山,王矮虎入伙清风山,武松入伙二龙山。可见,山头很多,选一家入伙不成问题,但这位好汉偏偏没有落草为寇,而是另选出路,他就是《水浒》中第一个出场的好汉:王进

王进

王进,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之前也是这个职务,根据时间段推测,二人有可能还碰过面,以同事相称,至于武功,王进同林冲不差上下。王进和林冲的命运非常相似,他们的冤家是同一个人:高俅

领导要是找你的麻烦,那你一定是麻烦了。高俅上位的第一天就拿王进出气,幸亏王进平时为人不错,跟大家处的好,在大家的求情下免遭毒打。躲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跑了和尚跑不了庙,王进职场上混了多年,深知大宋官场的水有多深,只因为他父亲王升当年将街头耍横的高俅一棒打翻,从此结下梁子,谁也没有想到高俅如今升坐殿帅府,摇身一变,大粪变黄金,晕了明白人的眼

王进决定辞职,此地不养爷,自有养爷处。王进辞职,相当低调,花了一番心思,做出第二天去岳庙烧香还愿的架势,迷惑了手下人一整天,哪知当晚便带着老娘逃走了。等高俅得到实情后下令追捕时,黄花菜都凉了。

梁山聚义

王进一心要去延安府(史学家考证为今宁夏隆德),投奔老种经略处。延安府老种经略,正是鲁智深曾经做提辖的地方。此地处于宋、西夏边界,正是用人之际,王进武将出身,此去保卫边疆,远离京城是非之地,这是他早都相好的。

至于王进的未来,书中不再提到,但作者在此处,借王进的话定义了水浒的主旨,也为梁山好汉定了性他们打打杀杀,一番折腾,风风火火,只不过是为了四个字安身立命

王进道:“我一心要去延安府,投着在老种经略处勾当,那里镇守边庭,用人之地,足可安身立命。”——《水浒》第三回


梁山聚义

既然人生是为了安身立命,就不一定非要上梁山落草,安身立命不过就是求生存,连发展都谈不上,在专制体制下,在皇权操控下,底层老百姓只能被压迫,被剥削,纵然万般折腾,不管掀起多大的风浪,只不过是为了安身,立命。梁山好汉折腾的天翻地覆,还不是为了寻求活路,林冲在体制内没有活路,于是上山入伙,终于摆脱了体制的压榨,武松被蒋门神、张都监迫害,没有活路,入伙二龙山,鲁智深行侠仗义,为搭救林冲被高俅迫害,无处安身,上山做了强盗。

当这些好汉们为生活所迫,汇集到一起,梁山大聚义,在新的环境中又面临新的问题,梁山的出路何在?于是才有了诏安,诏安就是妥协,就是投降,目的是还是为了求生存,既然如此,当初就不用折腾一场,反正到哪里都是求生存,何必上梁山呢?这便是王进的思路,也是作者的思路。

王进,水浒中出场的第一个好汉,作者借他的事迹在一开始已经表明了水浒的主题,安身立命。这是梁山好汉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王进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了验证这一论断,作者安排了王进的“替身”出场,代替他行走江湖,入伙梁山,他就是史进,王进的徒弟。

史进

王进西行延安府的途中,借宿史进家,偶然的机会,收史进为徒,传授他武艺,史进得了王进的真传,武功不俗,后来与鲁智深大战几十回合未分胜负就是例证。师徒二人长达半年时间的交往,感情至真,洒泪分别后,王进去了延安府,史进闯荡江湖,最终上山落草。

梁山108将,史进表现平平(天微星,不太亮),没有多大作为,但排名23位,非常靠前。一方面是他和鲁智深是三山派系的代表人物(三山系人物:鲁智深、杨志、武松、周通、李忠、史进、陈达、杨春、孙二娘、张青、施恩),他们是梁山内部里的小帮派,实力不俗,宋江深知这一点,必须照顾他们的面子。另一方面,史进在梁山虽无大的建树,但他却是梁山上的真好汉,梁山108将,行侠仗义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鲁智深,另一个便是史进,难怪金圣叹点评史进是:上上等人。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史进排名靠前。

梁山聚义

从史进身上,我们能捕捉到王进的影子,师徒二人对生活的选择,也是梁山好汉面临的问题。王进去了延安府,史进先入少华山,后上梁山,都是为了安身立命。作者在将王进“劈”成两半,一半去了延安府,另一半去了梁山,结局都是为了安身立命,这便是水浒的主题,虽有些悲观,但却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