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伐竹取道什么意思(八年级语文《小石潭记》考点)

发布时间:2024-10-06 09:15:51 浏览:100


目录:

1.电子课文

2.考点精讲

3.重点解析

一、电子课文

10 小石潭记

柳宗元

预 习

◎ 柳宗元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常常探山访水,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本文为其中之一。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

◎ 结合注释,通读课文,了解这篇游记的主要内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②,闻水声,如鸣珮环③,心乐之④。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⑤。全石以为底⑥,近岸,卷石底以出⑦,为坻⑧,为屿,为嵁⑨,为岩。青树翠蔓⑩,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⑪。

潭中鱼可百许头⑫,皆若空游无所依⑬,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⑭。佁然⑮不动,俶尔远逝⑯,往来翕忽⑰,似与游者相乐。

————————————

①选自《柳河东集》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参加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

②〔篁(huáng)竹〕竹林。

③〔如鸣珮环〕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珮、环,都是玉饰。

④〔心乐之〕心里为之高兴。

⑤〔水尤清冽(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⑥〔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

⑦〔卷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⑧〔坻(chí)〕水中高地。

⑨〔嵁(kān)〕不平的岩石。

⑩〔翠蔓〕翠绿的藤蔓。

⑪〔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⑫〔可百许头〕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许,表示约数。

⑬〔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澈,穿透。

⑮〔佁(yǐ)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⑯〔俶(chù)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俶尔,忽然。

⑰〔翕(xī)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①。其岸势犬牙差互②,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③,悄怆幽邃④。以其境过清⑤,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⑥,龚古⑦,余弟宗玄⑧。隶而从⑨者,崔氏二小生⑩,曰恕己,曰奉壹。

————————————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犬牙差(cī)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

③〔凄神寒骨〕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④〔悄(qiǎo)怆幽邃(suì)〕凄凉幽深。悄怆,凄凉。邃,深。

⑤〔清〕凄清。

⑥〔吴武陵〕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⑦〔龚古〕作者的朋友。

⑧〔宗玄〕作者的堂弟。

⑨〔隶而从〕跟随着同去。⑩〔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思考探究

一 这是一篇短小精美的游记。认真读课文,理清游记的线索,然后背诵全文。

二 本文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情感,阅读时我们能感受到作者情感的起伏变

化。试做具体分析。

三 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怎

样的感受?试用几个词或一两句话,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积累拓展

四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 斗折行,明灭可见

3. 其岸势犬牙差互

4.

五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上承郦道元《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突破性的发展。明代文学家茅坤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课外阅读“永州八记”中的其他作品,如《始得西山宴游记》《钴 潭西小丘记》等,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特色。也可以阅读后世的游记作品,如袁宏道《满井游记》、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等,体会其与柳宗元文章风格的不同之处。

二、考点精讲

【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释文】

西行:向西走。西: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西。文言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文言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与“逃”;“步”是两只脚各跨一次的距离。

篁竹:成林的竹子,即“竹林”。篁:读作huáng,竹林;丛生的竹。

如鸣珮环:比喻句,把“水声”比喻为“鸣珮环”,也就是水声像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如:动词,像,如同。鸣: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珮、环:都是玉饰,就是玉制的装饰品。

乐之:以之为乐,对此感动快乐。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乐”。之:代词,代指“如鸣珮环”的“水声”。

【原文】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译文】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释文】

伐:动词,砍伐。取:动词,开辟。道:名词,道路。

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见:动词,看见。

尤:副词,尤其,特别。冽:读作liè,形容词,寒冷。清冽:清凉。

【原文】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译文】(小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洞穴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释文】

全石以为底:倒装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介词“以”的宾语“全石”前置,应理解为“以全石为底”,意思是“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注意古汉语语法现象: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前置,比如成语“一以当十”,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用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英勇善战。这里的宾语“一”就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当十”;“一言以蔽之”出自《论语》,宾语“一言”放到了介词“以”的前面,要理解为“以一言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

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

卷石底以出:倒装句,属于主谓倒装,应为“石底卷以出”,意思是“石底周边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以,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

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是指石底岩石翻卷出的四种形状,即“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洞穴”;为,动词,成为。注意:“岩”有的解释为“岩石”,这就与“嵁”重复了,而“岩”还有“洞穴”的意思,因此,此处宜解释为“洞穴”。

【原文】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翠的树木、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释文】

青树翠蔓:采用互文修辞,意思互相补充,理解为“青翠树蔓”,意思是“青翠的树木、藤蔓”;也有直译为“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蔓:读作wàn,指藤蔓(téng wàn)。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指“树蔓”的各种形态。“蒙”指蒙盖,“络”指缠绕,“摇”指摇曳,“缀”指牵连;“参差”中高低不齐,“披拂”指随风飘拂。参差披拂,读作cēn cī pī fú。

【原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穿透(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疾,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释文】

可:副词,表示揣测、估计,可以译为“大约”。下文的“不可久居”“明灭可见”“不可知其源”中的“可”,是动词,意思是“可以,能够”。许:数词,表示约数,译为“左右”。“百许头”是指一百条左右。“可”与“许”都是表示不肯定,“可百许头”译为“大约有一百条”,或者“一百条左右”。注意:“大约”与“左右”只能取其一,不要译为“大约一百条左右”,否则就是犯了语义重复的语病。

日光下澈:是指阳光穿透水面照到水底,下:名词作状语,向下。澈:读作chè,本义是清澈,这里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可以理解为“穿透”。

影布石上:是指鱼的影子穿过水面而散布到水底的石头上。布:动词,散布,散播,根据语境可以译为“映”。“影布石上”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应该理解为“影布于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指鱼映在水底的影子静止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来来回回游得轻快迅疾。佁(yǐ)然:形容词,静止不动的样子。俶(chù)尔:形容词,忽然,迅速的样子。翕忽(xī hū):轻快迅疾的样子。

似:动词,好像。乐:动词,取乐。

【原文】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释文】

西南: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南。而:连词,不译,表修饰。

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蜿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差互:参差不齐,交错不齐。

【原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这种寂寥)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释文】

坐潭上:省略句,省略介词“于”,理解为“坐于潭上”,意思是坐在水潭的边上。

环合:环抱。寂寥:本指无声无形的样子。《老子》:“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魏源本义:“寂兮,无声;寥兮,无形也。”后多用为寂静之意。寂寥无人:意思是寂静无人。

凄神寒骨:使人感到心情悲伤,感到寒气透骨。凄:形容词分使动用法,使感到悲伤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气透骨。

悄怆幽邃:凄凉幽深,意思是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凄凉忧伤。邃:深。

【原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释文】

以:连词,因为。清:形容词,凄清。

乃:副词,于是。而:连词,表示承接关系,也叫顺接,有时间先后顺序,先“记”,接着“去”。去:动词,离开。

【原文】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仆役而跟从的是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释文】

吴武陵:作者柳宗元的朋友,当时也被贬到永州。

龚古:作者的朋友。

宗玄:作者的堂弟。

隶而从者:作为仆役而跟从的人。隶:本义是仆役,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作为仆役”。从:动词,跟从。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小生:年轻人。

三、重点解析

1.《小石潭记》全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他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最终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2.本文是作者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其他七篇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文笔秀美,描写细腻,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明丽的山水画,在客观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

3.柳宗元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靡雕琢的文风,提倡写文章应该首先注重思想内容充实,要求恢复和发扬先秦、两汉散文质朴流畅的传统。后人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4.从文中看,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快乐的,最后的心情则是凄凉忧伤。因为作者此时是被贬到永州的,政治上正经受打击、失败,自己怀才不遇,所以心情会抑郁、怨愤。

5.文中有两个“清”,一个是“水尤清冽”的“清”,是清澈的意思;另一个是“以其境过清”的“清”,是凄清的意思。两个“清”的意思不同,也是作者从喜到悲的转换标志。

6.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山水游记。作者因仕途不顺产生的凄凉心情才是感情的主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