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清朝多少年历史(清朝296年历史——简介)

发布时间:2024-10-05 08:45:38 浏览:100


清朝(1616年或1644年—1911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初称后金。从努尔哈赤建国起,总计296年。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清朝第一位皇帝 清太祖(追尊)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落,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

1618年,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讨明檄文。次年,明军集结全国精锐20万和朝鲜等军队进攻后金,结果明军惨败,史称萨尔浒之战。此战后金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明朝在东北的统治也开始瓦解。

萨尔浒之战示意图

1621年,努尔哈赤攻占了沈阳、辽阳等地,并通过几年时间占领了辽东70余座城池。

1625年,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统治辽东地区。

清太宗皇太极尊沈阳为“盛京”,在1625年至1644年时的首都,1644年—1912年期间的陪都。

1626年,努尔哈赤发起宁远之战,明朝守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将其击败,努尔哈赤退回沈阳,不久后病逝,终年68岁

清朝第二位皇帝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同年,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继汗位。

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建立清朝。

1640年,皇太极发动松锦之战,于两年后攻陷锦州。

1641年,皇太极正在松锦前线时,忽听宸妃病危,急忙赶回盛京,赶到时宸妃已死,皇太极悲伤至极。因他心爱的宸妃之死,身体立刻变得虚弱了。

1643年,皇太极病逝,时年五十二岁,在位17年,庙号“太宗”。传位于第九子福临。

清朝第三位皇帝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史称顺治帝,因年仅6岁,由其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崇祯帝在眉山自缢,明朝灭亡。同年,驻守在山海关的名将吴三桂向清朝投降,并向清朝请兵援助,联合攻打李自成,爆发山海关之战。此战李自成大败并退出京师,返回关中(陕西省中部)。多尔衮率清兵入关,占领京师。随后,顺治帝迁都北京,清朝成为统治全中国的中央王朝。

1644年,清兵入关后,以多尔衮为首的满洲贵族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颁布“剃发令”,因引起汉族的不满和反抗,于是公开废除此令。

1645年,清军攻入陕西,击败李自成,李自成东下湖广,被当地武装所杀,享年40岁

1645年,清兵进军江南后,多尔衮下令再次颁发剃发令,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违抗者处死,嘉定百姓拒不从命。于是,清军分别在1645年的6月13日、6月14日和8月16日进行了三次屠城,史称“嘉定三屠”。

1645年,清军占领扬州以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城。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1650年,多尔衮外出涉猎去世,顺治帝亲自祭奠于郊外,臣民为其服制。收摄政王信符,贮藏内库。尊摄政王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顺治帝亲政。

1652年,顺治帝为加强皇权,取消了诸王、贝勒管理六部事务的权利。

贝勒,全称多罗贝勒,是满族贵族称号,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满语为大官人或王之意,最初是部落长的称谓。贝勒是宗室封爵第三级,清建国后,成为宗室封爵名。

1657年,顺治帝对佛教产生兴趣,成为佛教信徒。顺治出家也成了清朝四大宫廷谜案之一。

清朝四大宫廷谜案主要是指清朝宫廷中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雍正被刺、偷龙换凤这四大疑案。

1661年,24岁的顺治帝感染天花去世,终年24岁,在位17年,庙号“世祖”。传位于第三子玄烨。

清朝第四位皇帝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顺治帝临终时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选其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第三子玄烨继位,史称康熙帝,因年仅8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

1669年,康熙帝铲除了掌握朝政实权的鬏拜,开始真正亲政。

1673年,康熙帝下令撤藩,镇守云南的平西亲王吴三桂提出“兴明讨虏”,起兵反叛。紧接着,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和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也相继反叛。康熙帝通过孤立吴三桂、招抚耿精忠和尚之信的策略,于1681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攻陷台湾,并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台湾与大陆归为一统。

1685年,沙俄远征军多次入侵中国黑龙江流域,清军与沙俄爆发雅克萨之战,沙俄兵败投降。

1689年,清朝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东部边界。《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但使用的国名是中国。

《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清朝前期北部和东南形势图

1698年,康熙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将其击败。漠北喀尔喀地区归于清朝。康熙帝统治晚年,爆发了九子夺嫡事件。四阿哥胤禛胜出。

九子分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二阿哥爱新觉罗·胤礽、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禛、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九阿哥爱新觉罗·胤禟、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䄉、十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祥、十四阿哥爱新觉罗·胤禵。

1722年,康熙帝驾崩,终年69岁,在位61年,庙号“圣祖”。传位于第四子胤禛,史称雍正帝。

清朝第五位皇帝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

刚刚登基的雍正帝就创建了一个新的储君制度——秘密立储制度。

秘密立储制度是清朝一项独具特色的制度。皇帝写出储君之名,密封于匣内,放置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另书一份密封于闸内,随身携带,以备不虞。它的特点在于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嫡长观念的约束,是皇权强化的重要表现。

1723年,雍正帝命年羹尧等率兵平定了青海叛乱,使青海完全归入清朝版图。

雍正帝继位后,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

1723年,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养廉银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事情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1723年,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此政策是指官员地主也必须缴纳赋税。即废除官员、地主免税的特权。

1726年,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打破了原有土司制度“蛮不出峒,汉不入境”的民族禁锢,推动了民族融合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版图开拓与巩固的重要政策。

1727年,废除贱籍制度,废除的也只是封建社会贱籍中的一部分,如衙署应役之皁隶、马快、步快等贱役还存在,贱籍制度直到新中国时期才完全废除。

1727年,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清朝政府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丁税)的废除。

1729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协助处理军务。

1735年,雍正帝驾崩,终年58岁,在位13年,庙号世宗传位于第四子弘历,史称乾隆帝。

清朝第六位皇帝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1757年,乾隆帝粉碎了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收复伊犁,统一天山北路。

1757年,乾隆下令“一口通商”,四大海关只留下广州粤海关,开始全面的闭关锁国。

1759年,又平定天山南路的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整个新疆地区

乾隆帝统治时期,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经济,国库充实,疆域空前辽阔,使清朝进入全盛繁荣局面。史称“康乾盛世”。但乾隆帝统治中后期开始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并六下江南游山玩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晚年开始宠幸和绅,导致和绅专权,贪赃枉法,各级官员无论大小均行贿受贿,政治腐败严重。另外,土地的高度集中和残酷的封建剥削,使广大农民无以为生,和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1796年,乾隆帝退位,第十五子颙琰继位,史称嘉庆帝。乾隆帝并未放权。

1799年,乾隆去世,享年89岁,在位60年,庙号“高宗”。

乾隆皇帝大阅图

清朝第七位皇帝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嘉庆帝开始亲政。

1799年,嘉庆帝诛杀权臣和绅,整肃纲纪,缓解民怨。

1810年,嘉庆帝下令严禁鸦片,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等要求,继续保持闭关锁国的态度。

嘉庆帝政绩并不显著,只是一位勤政图治的守成君主。其在位期间,世界工业革命兴起,清朝统治则由盛转衰。统治后期鸦片输入渐趋严重,政府财政日益困难。

1820年,嘉庆帝驾崩,在位24年,终年61岁,庙号“仁宗”。第二子旻宁继位,史称道光帝。

清朝第八位皇帝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帝继位后,整顿吏治,实行改革,严禁鸦片。

1838年,道光帝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次年,林则徐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其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以虎门硝烟为借口,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清军战败,被迫妥协。

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包括割让香港岛、赔偿英国2100万银元、开放通商口岸等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

1850年,道光帝病逝,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传位第四子奕詝,史称咸丰帝。

清朝第九位皇帝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

咸丰帝是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拥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

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两年后攻陷并定都江宁,改称天津,并陆续占领了广西、江西、南京等地。

1853年,洪秀全定都南京,改名天,正式建立了与清朝相对峙的太平天国农民政权。

1853年,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

1856年,英、法两国在美、俄的支持下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英法联军攻破天津。前锋派桂良、花沙纳前往天津议和签订《天津条约》,包含了开设通商口岸、允许传教、协定关税、赔款等。

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侵华,攻占天津,随后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避暑山庄,命恭亲王奕䜣留京议和,签订《北京条约》,使中国丧失了大量的领土、主权和财富。

1861年,咸丰帝病逝,在位10年,终年31岁,庙号“文宗”。传位于长子载淳,史称同治帝。

清朝第十位皇帝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

年仅6岁的同治帝即位后,慈禧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

1861年,恭亲王奕䜣、文祥等推行以富国自强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国藩创建了第一个兵工厂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了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在两宫太后和恭亲王奕䜣的主持下实行新政,称“同治新政”。新政的实施为逐渐衰落的清政府带来一个中兴的局面,史称“同治中兴”。

1864年,曾国藩率清军攻入南京,洪秀全病死,太平天国灭亡。

1874年,19岁的同治帝病逝,在位13年,终年19岁,庙号“穆宗”。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

醇亲王之子载湉被立为帝,史称光绪帝。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1878年,左宗棠率清军讨伐阿古柏,收复新疆。

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太后独揽大权。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李鸿章建立的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两亿两白银。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戊戌变法,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发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但慈禧太后反对变法,同年发动了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和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人被杀。戊戌变法失败。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劫杀掳掠,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规定了赔款超过了9.8亿两白银,划定使馆界、拆毁炮台等,是中国近代史上失权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八国联军侵华后,不少知识分子主张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制。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

1908年,光绪帝病逝,在位34年,终年38岁,庙号“德宗”。

辛丑条约

清朝第十二位皇帝 清末帝爱新觉罗·溥仪

慈禧太后命光绪帝的侄子溥仪继位,年仅3岁,史称宣统帝,其父载沣摄政。同年,慈禧去世。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各省纷纷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