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常识

军礼怎么敬才算标准(世界各国敬礼文化大盘点)

发布时间:2024-08-07 15:30:33 浏览:100

一、举手敬礼的由来

关于举手敬礼的起源,历史上众说纷纭,一般来说有以下三种:第一是说军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代,骑兵之间相遇时,互相都会把各自带的面具摘下,将脸部展示给对方,这种做法除了是表现善意外,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被对方误伤,起到一种示警的作用。

而第二种说法是,打败了西班牙无敌舰队的英国海军在归国后参加了国家组织的庆祝大会,为了维护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的尊严,官方决定在颁奖仪式上,当女王向参战官兵颁发奖章时,士兵都不得与女王平视,必须用手遮挡眼部,这种动作后来就演变成了今天各国军队的军礼。

第三种也是最为普遍的说法,即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军曾在战后向对手脱帽表达敬意,这被认为是现代军礼的起源。但随着发展,士兵头顶上的装饰物越发复杂,为了减轻士兵脱帽的压力,奥匈军队率先实行了举手礼,这一行为开始广为传播,最终并形成了多样化的军礼体系。

根据国际上的通用标准,常见的举手敬礼方式是右手五指并拢、手掌伸平,举至右眉眉梢或右太阳穴附近位置,然后放下。举手礼看似简单,但却有着重要的意义。举手礼是否标准,不仅代表了对受礼人的态度,还反映了敬礼之人的军事素养和军人面貌和气质。因此,世界各国的武装力量都把举手敬礼当作军人最基本的日常和队列动作之一。


二、世界各国的敬礼方式

由于各国情况的不同,因此举手礼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首先是英国,陆军和空军敬礼时,右手首先紧贴帽檐,将手心外翻,同时双腿并拢呈立正姿势。之所以要手掌外翻,是为了证明手中没有携带任何武器。而海军则有些不同,敬礼时手掌心会朝下,原因是海军经常进行各种作业,手上难免有油污,为了不影响形象因此只能将手掌朝下。

而作为头号军事大国的美国,军人敬礼时也有一定的特色:受英军的影响,右手五指伸出并拢,手掌朝下,挺直身体并抬头,双眼必须平视受礼者,食指尖端放在军帽的边缘,手腕笔直,肘部微微抬起。根据规定,当下级向上级敬礼后,上级必须在行进中两步之内完成回礼。

而与英国隔海相望的法国,军人敬礼代表着尊重、有爱和互帮互助的含义。行军礼时,敬礼者必须上臂呈水平状,手指靠近眼角,手掌向外且五指并拢。在拿破仑时期,面对最高指挥官时,士兵还需脱帽致敬。

北欧丹麦的军礼比较有特色,海军、空军以及国民卫队采用美式敬礼法,而陆军敬礼时,士兵抬起右臂后,上臂与身体要呈90度角,右手移到太阳穴后,手心朝下且与地面平行,就像下图这样——

位于中东欧的波兰,他们的敬礼是最有特色的了,俗称"两指敬礼"法。具体方法是: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向外,用指尖抵住军帽帽檐。无名指与小指弯曲后,与大拇指相连。波兰军队这样独特的敬礼方法,据说是来源于1831年的"格罗乔斯卡"之战,一名波兰士兵战斗中失去了两根手指,战后却坚持用残缺的右手向指挥官敬礼,从此波兰决定采用"两指敬礼"法向这位士兵致敬。

在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在20世纪30年代,当地军人和百姓的敬礼方式也颇为奇特,俗称"佐格致敬礼":将右手放在心脏下方,手掌朝下与地面平行,而现在当地主要采用美式敬礼法;在北美洲的墨西哥,在国家升旗仪式上,民众一般行"佐格致敬礼",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

我国的近邻俄罗斯,该国的军人在敬礼时,头部需要微微上扬,向收礼者行注目礼,右手掌心朝下指向太阳穴。敬礼时,手部可以不必接触军帽和头部。俄军抬头行注目礼,主要是向受礼者表达敬意,同时彰显军人荣誉感和自豪感。

其他的一些国家在军事敬礼上,大体上都吸收了英式、美式、德式等方法,一般在重要外事活动、庆典和军事仪式上,这些国家的士兵才会统一行举手礼,以表达对国家和国防事业的热爱。

此外像童子军的"三指礼",非军事检阅时所行的"扶手礼"等等,都是表达致敬和善意的方式,这些独特的礼节文化也反映出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与融合,也在侧面反映出文化融合的历史大趋势。


三、其他表达致敬的方式

除举手礼之外,还有一些其他表达尊敬和欢迎的敬礼仪式,我们比较常见就是举枪礼、注目礼和鸣放礼炮,一般在仪仗队欢迎外宾时经常会见到。

当行举枪礼时,敬礼者需要持枪保持立正,用右手将枪举至身体中前部,枪面向后,左手紧握枪支中部并保持肃立,右手握住枪身颈部,双目平视并向受礼者行注目礼。等到受礼者答礼后,司令官宣布"礼毕"。仪仗兵依举枪相反程序,将枪放下,恢复持枪姿势。

行注目礼时,敬礼者需呈立正姿势,注视受礼者,并目迎目送(头部转动的幅度左右不超过45度)收礼者直到离开视线范围。在一些国家中,敬礼者还要将头部抬起约30度左右,在表达致敬同时彰显自豪感。

最后一种鸣放礼炮的仪式,也是来源于17世纪的英国,通过鸣放礼炮表达自己没有敌意,并向对方表达敬意。这项原本属于海上舰船的军事礼仪,后来成为了陆上礼节。

根据国际惯例,一国迎送国家元首时鸣放21响礼炮,政府首脑鸣放19响,副首脑鸣放17响。一战以前,如果皇室家庭迎来新成员也要鸣礼炮庆祝,通常是王子为101响,公主为21响。唯一不同的是沙俄,皇子出生时要鸣放300响礼炮,如果是公主则为101响。

此外,有些国家在君主加冕、总统宣誓就职、重要人物去世、或举行盛大国事庆祝活动时,也有鸣放礼炮的习惯。各国海军之间交流,也会采用鸣礼炮的方式表达友好和敬意。